平均每双批发价不到5分钱
记者在北京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了解到,这里批发的一次性筷子有30多种,材质大多为杨木、桦木、毛竹、松木。许多低档筷子没有任何包装,每双批发价大多在1.5分至3分之间;带包装的筷子分塑料薄膜和纸质外套两种,纸质外套又分全封闭和半封闭两种,每双批发价大多在3分至8分之间。大多数一次性筷子外包装上没有标注保质期,有些一次性筷子外包装上也没有标注商标、企业名称和生产地址等相关信息。
浙江杭州的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目前一次性筷子购买方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餐馆。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附近很多餐馆就是从这里进货,批发价随着进货数量的多少浮动。由于同等规格的竹筷比木筷批发价要高50%左右,大多数餐馆更愿意选用木筷。不少餐馆购入裸筷后,再特制印有自家饭店名称、电话等相关信息的外套,有些经销商提供配置外套的服务,平均每双批发价不到5分钱。如果以一家中型餐馆每天接待400位消费者计算,每天一次性筷子的成本还不到20元,比雇一名员工负责循环筷子的清洗、消毒更划算。
每个生产步骤均隐藏健康危害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筷子生产过程分为漂白、干燥、抛光3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隐藏着人身健康危害,主要包括呼吸系统功能、消化系统功能、有毒有害病菌感染三大人身健康危害。
据悉,一次性筷子分为固态和液态两种制作方法。固态的制作方式是通过硫磺的熏蒸漂白。经过硫磺气体漂白的筷子,二氧化硫成分会严重超标,而二氧化硫的特性之一就是遇冷会凝固。因此,人们用这种筷子进餐时,二氧化硫随着空气的流动很容易凝固至呼吸道,导致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此外,硫磺中含有的重金属也会对人体血液和神经系统造成损伤,长期累积会造成铅中毒或汞中毒。液态加工筷子的方法是使用氯气或双氧水漂白。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易对口腔、食道甚至胃肠造成腐蚀。氯气对人的呼吸道以及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危害,用其漂白的纸含有很多有害氯化物,毒性很大。
为了去除筷子的的毛刺,令其看起来光滑,生产企业往往将筷子放入滑石粉中抛光,有些生产企业还会使用含有致癌物多环芳烃的工业石蜡。如果打磨过程中使用的滑石粉清除不干净,在人体内慢慢累积会导致结石。
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规定,一次性用品最小包装单元上应当对产品保质期有所标注。经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多为4个月。没有保质期或过保质期的一次性筷子,会出现异味,遇到阴雨天气会发生霉变,孳生黄曲霉素等强致癌物。有些生产企业在一次性筷子加工过程中添加了联苯等防霉剂,实际上与农药差不多。
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一次性木筷含水率必须在7%以下,一次性竹筷含水率必须在10%以下,邻苯基苯酚、噻苯咪唑、联苯和抑霉唑4种防霉剂每千克必须小于10毫克,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不允许有虫害、腐蚀和异味。但是业内人士透露,很多一次性筷子达不到这个要求。
董金狮表示,消费者到食堂或餐馆就餐应尽量使用自带筷子,使用一次性筷子也要用水冲冲,以减少筷子表面滑石粉的含量。董金狮说,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分辨筷子优劣:质量合格的筷子颜色均匀,不会出现颜色过黑、过黄现象,如果筷子上出现非竹子或木质本色的斑点,很可能已发霉变质;筷子显得潮湿或出现弯曲、变形,表明已受潮或搁置时间太长,很可能已过保质期;如果有明显的酸味,表明已受污染和已过保质期,不可继续使用。
●相关链接
韩国餐馆不提供一次性筷子
目前,我国每年大约生产450亿双一次性木筷,消耗林木资源近500万立方米。全国林木年采伐量约为4758万立方米,这些筷子就占了10.5%。
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所有餐馆都不提供一次性筷子,人们用的是不锈钢筷子和一次性可食用餐具。这种可食用的餐具由熟豆渣粉、淀粉、防水剂和防油剂等压制而成,原材料完全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在80℃的温度下溶于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日本人拥有69%的森林覆盖率,但每年消耗的250亿双一次性筷子几乎全部进口,其中约96%来自我国,回收率则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