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央视称在淡水珍珠之乡浙江诸暨和海水珍珠粉集散地广西北海,发现使用贝壳粉冒充珍珠粉已是公开的秘密之后,关于“紫色黄金”蜂胶的潜规则再被揭露。
据悉,国内每年实际蜂胶销量近1000吨,而中国蜂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小川表示“年产蜂胶只有350吨”,近650吨的销量出入,令整个行业陷入尴尬。国家药监局上周末发出紧急通知,称企业除不得采购树胶假冒蜂胶外,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责令召回,加诸保健食品之上的紧箍咒今年以来不断收紧。
市场2/3或为假蜂胶
据了解,156万只的蜂群一年只能产100多克蜂胶,按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字和赵小川的说法,我国蜂胶年产量只有300-350吨。而每年近1000吨的实际销量其实是均用杨树芽人工提取加工而成的树脂胶状物。这种树胶出厂价每公斤60-140元,真正的天然蜂胶每公斤售价则高达700-800元,正是其中巨大的差价令相当多企业十年如一日地参与造假行为。
就如同在蜂产品中加入果葡糖浆、淀粉、麦芽糖等以达到国家标准一样,要使得树胶变成蜂胶蒙混过关,还要添加槲皮素和芦丁等人工提取的黄酮类物质,以满足国标中的蜂胶总黄酮含量。据专家介绍,原料蜂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一级品≥15%,二级品≥8%,但由于黄酮类含量很容易造假,所以并非含量越高越好。
记者了解到,供应真蜂胶的蜂农们由于蜂胶本身产量低,又对温度极其敏感难以处理,且价格偏低,仅是韩国市场上蜂产品的七八分之一,因此部分已不愿再生产蜂胶。
食品药品监督局严查保健食品
在蜂胶事件忽如一夜沸沸扬扬之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上周末正式发布“关于加强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称对使用树胶假冒蜂胶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一律要求依法严肃处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暂停生产销售,并采取责令召回等措施。与此同时,像对三聚氰胺实现源头控制一样,要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加强蜂胶原料管理,严把进货关,建立原料采购记录和供应商档案,保证原料采购可溯源。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2010年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对保健食品进一步念起了紧箍咒,要求严格查处制售假劣保健食品等行为。紧接着,保健品质量安全事件频频曝光,监管法规与通知也层出不穷。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理想食品”、产业规模数十亿的螺旋藻市场中,国内打着同样品牌的产品价格差异高达5倍以上,其中要么品质极度低劣,要么假冒。而两月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同样发布通知,对以珍珠粉为制剂原料的药品生产企业实施全面监督检查。贝壳粉事件让珍珠粉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山下湖股价应声下跌,网上颇受追捧的浙江长生鸟也一时间无人问津。本次树胶事件则让今年上半年刚完成股份制改造、原本正谋求上市的全金药业28个自然人股东上市造富的美梦遭遇障碍。
专家观点
全国蜂产品协会副会长郑尧隆
蜂产品剧减使造假更加横行
正常产品供应不上,造假成本又低廉,自然使得一部分不良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市场。尤其是今年的极端天气严重破坏了油菜等各种蜜源植物的生长、开花与泌蜜,造成蜂产品急剧减产50%以上,造假更因此而横行。
采写:南都记者吕静莲实习生张映武
(南方都市报)